论坛五:肿瘤外泌体前沿论坛

 

论坛主席简介

 

张灏教授

个人简介:汕头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本硕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日本岛根医科大学。回国前在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工作。Cancer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 编委。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杂志的评审专家。《转化医学杂志》Managing editor。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广东省肿瘤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研究领域:1.炎癌通路和肿瘤干细胞。2.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3.新型靶点药物。以通讯作或第一作者在Gene & DevelopmentOncogeneCancer ResearchPNA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 PathologyCell death &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共发表论文70 余篇。

 

向廷秀教授

个人简介: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子肿瘤及表观遗传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重庆市卫生技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委员;国家自科同行评议专家;重庆市科委、天津市科委、广西省及云南省自科评审专家。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长期致力于肿瘤表观遗传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主要围绕肿瘤的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阐明多个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发现多个潜在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先后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及面上项目3项;主持重庆市卫生局重点项目3项。2015年获肿瘤领域首届“转化医学.诺奖之星”,先后荣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局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目前发表SCI论文45篇,被引 850次,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21篇。

 

荆结线教授

个人简介:山西省肿瘤医院病因及标志物检测室主任,教授,主任技师,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学术学科带头人;1986年山西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2003年山西医科大学免疫学硕士。1986-至今山西省肿瘤医院病因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理事;山西省卫生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肿瘤医疗质量控制部成员;山西省肿瘤预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期从事肿瘤标记物的研发、引进、临床转化与应用,肿瘤发病因素及其发病机制的调查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课题一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攻关项目1项,卫生厅科技项目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四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

 

李曾教授

个人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0一医院肿瘤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西安医学院教授;陕西省卫生厅癌痛示范化病房创建活动专家组成员;陕西省卫生计生委职业病鉴定专家组成员。《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特约编委。入选汉中市优秀人才名录,“三一一”人才,被汉中市推荐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候选人。擅长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尤其是肿瘤的电化学治疗、射频消融术、超声聚焦消融治疗(海扶刀)、体腔循环热灌注化疗、肿瘤的基因靶向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核素治疗等技术。在恶性肿瘤的B超、CT引导下穿刺诊断技术、癌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早期肿瘤筛查、肿瘤基因及分子诊断、肿瘤过继免疫(DC-CIK)、康复治疗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社会任职:国际生物闭合电路学会中国电化疗学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五项,获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手拉手工程委员会及陕西省科技厅、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5个。

 

李疆教授

个人简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瑞典Karolinska大学和美国Bylor 医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工作。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EBV阳性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免疫耐受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亚群如TregTh17MDSC细胞的分化、功能、临床相关性和调控机理的研究;鼻咽癌eoxosme调控肿瘤微环境T细胞功能的相关机制;肿瘤代谢与鼻咽癌免疫逃逸的调控机制;以及鼻咽癌EBV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和TIL细胞免疫治疗,并主持鼻咽癌TIL免疫治疗III期临床试验。主持多项国家级基金并在Plos PathogensoncogeneJ PathologyOnco immunology JBCMol CancerPeer Review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肿瘤生物治疗、肿瘤外泌体研究、抗癌协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委员。

 

王通教授

个人简介:暨南大学生物学组团一级特聘研究员,中国蛋白质组专业委员会(CNHUPO)理事,CNHUPO第一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外科学重点学科肿瘤基础与临床方向学术带头人,美国化学学会(ACS)会员奖(membership award),美国UW/FHCRC CFAR国际会员和新研究学者奖获得者,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在感染、炎症与癌症领域中的研究思想:1)分子系统生物学规律的发现;2)系统干预,3)疾病的微量精准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截至20172月,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PLoS Genetics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1篇,主持包括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重大专项和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等国内外重大课题20项。应邀在包括美国UW/FHCRC CFAR年会、韩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年会、新加坡下一代测序年会、香港国际癌症年会(HKICC)和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等多个国际会议上做大会口头报告。是Gastroenterology, J. Proteome Res., Sci Reports, Proteomics, BMC Genomics, Mol. BioSyst., J. ProteomicsPloS One10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孙佳姝教授

个人简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 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2010 年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11 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后,利用微流控芯片平台,在循环肿瘤标志物体外诊断、纳米材料精准组装、以及单细胞分析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已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5篇(影响因子>108篇;影响因子>535篇),包括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Small, Analytical Chemistry, Lab on a Chip等。其中ACS Nano 2016, 10, 298?306)被Nature NanotechnologyResearch Highlight的形式报道,多篇论文被选为内封面或内封底,Hot Articles,及ESI高引频论文,并有十余项中国专利授权。2016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主持基金委面上和青年项目,及863计划子课题等。


黄小义教授

个人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外泌体中肿瘤标记性miRNA分子在临床血液样本中的筛选和鉴定。提取血清中外泌体RNA,制备RNA文库后,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混杂模板的序列进行测定,然后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筛选出对肿瘤进程有诊断意义的或者治疗过程有监控意义的miRNA标记分子,最后在大样本中进行验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清的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与多种肿瘤,包括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分型、及预后相关。

 

贾大教授

个人简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学者,四川省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 篇,他引超过2400次;2015年回国后,作为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TTT等杂志发表论文3篇。贾大实验室从事细胞内运输分泌与相关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在细胞内运输尤其是内体分选(endosomal sorting)领域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发现了调节内体分选的2个重要蛋白/蛋白复合物,揭示了其细胞生物学功能 ,同时还阐释了家族性帕金森等与运输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先后获得美国SER-CAT青年科学家奖(2008年),美国肿瘤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独立科研经费(2008-2011年),美国西南医学中心杰出博士后(2013年),国家青年千人(2013年),四川省(2015年),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诺贝尔奖科普解读活动”一等奖(2016年),四川大学青年科技人才(2017年)等荣誉或奖励。

 

宁婵娟博士

个人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并担任蛋白质组学专题课程教学工作。博士后期间主要开展了重金属毒害效应的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将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紧密结合,实现了一个课题,双重组学的联合分析研究方法。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Plant and soil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Biotechnologyletter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现在于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职售前技术支持,负责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平台的售前服务、售后支持以及全国技术巡回讲座等。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小时
  • 分钟
重要时间

会议日期

2017年10月12-14日

提前注册截止日期

2017年10月10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17年10月10日

现场报到日期

2017年10月12日